104 | 0 | 81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共产党领导的五卅运动将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向高潮,也开启了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新场域。青年党在五卅运动中迅速发展并造就了其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全盛时期。以往研究对青年党在五卅运动时期的内部发展、党内派系分化,以及五卅运动前后政党格局的关注较少。本文利用海外所藏青年党和五卅运动相关档案,论讨青年党借助五卅运动掀起的反帝爱国声势,迅速发展并形塑独立政党形象的历程,分析青年党在第一个全盛期所形成的发展路径与党内格局,以期从政党政策角度讨论五卅运动期间青年党、共产党、国民党之间的党际关系,从政党政治层面呈现五卅运动的一个历史面向。
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digging into the archives regarding the Young China Party( YCP) and the May 30th Movement at home and abroad,explained how YCP achieved the first 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by using the antiimperialist and patriotic feelings unleashed by the movement,and analyzed YCP'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PC and the KMT.
(1)学界有关五卅运动研究状况的梳理参见董进泉、王建华、谈春兰:《国外五卅运动研究概况》,《党史资料丛刊》1985年第1辑(总第22辑)。
(2)曹力铁:《国民党在五卅运动中的作用》,《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3期。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强朝晖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徐涛:《试析万国商团与五卅运动》,《史林》2021年第1期。
(3)敖光旭:《国家主义与“联俄与仇俄”之争——五卅运动中北方知识界对俄态度之解析》(上、下),《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6期、2008年第1期。
(4)张丽:《有关五卅惨案的中外交涉——以外方为中心的考察》,《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5期。
(5)张培德:《五卅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影响》,《史林》1986年第1期。张仰亮:《共产党早期动员上海工人的机制》,《经济社会史评论》2021年第2期。
(6)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7)王雪超:《由合作到对抗:国民革命时期中共与青年党的关系演变》,《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4期。王文以共青团第三次扩大会议决议案为依据,在结论处指出:“中共以决议的形式将青年党的‘反革命’身份规定下来。”据查1926年7月共青团第三次扩大会议决议案原文是:“国家主义在言动上只是买办阶级的一个反革命工具。”笔者认为“国家主义”不等同于“青年党”。共青团界定的是国家主义,指向的是意识形态原则,不是指向青年党及与其的党际关系。王文认为五卅运动以后共产党和青年党决裂,由此确定两党关系的基调。笔者认为,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中,已经确定共产党与其他小资产阶级政党的关系基调。也就是共产党确定与青年党之间党际关系的基调是在五卅运动前(1925年1月的中共四大),而不是五卅运动后(1926年7月的共青团第三次扩大会议)。王文分析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和青年党的关系是“合作到对抗的演变”,双方在五卅运动时决裂。笔者认为五卅运动期间,共产党和青年党之间的关系是联合与斗争交织交错的状态。共产党和青年党的决裂,大致是在抗战胜利后,青年党与国民党秘签合作协议之后才逐渐产生。另见马楠:《从合作走向抗衡:北伐前宁波国家主义派与中共关系之演变》,《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2期。
(8)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曾琦档案(Zengqi Papers)收藏的青年党党内文件、报告、记录,国民党与青年党会谈记录及协议,青年党在国民会议和政协会议的提案和记录,青年党海外活动记录、经费等,均未收入《曾琦先生文集》。此外,已收入《曾琦先生文集》的资料也与原档存在差异:其一,原档所藏曾琦书信、电报等未被全部收入。其二,凡与中共有过友好往来的国民党官员、军阀以及第三政治势力人物与曾琦的往来信件、电报,没有收入文集。比如曾琦与张学良、于学忠、傅作义、张治中、张君劢等人的往来信件、电报就没有收入。其三,文集对收入的信件、电报均有删减、缩改。
(9)“法务部调查局特藏档案”原藏于台湾地区“法务部”,近年来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视情况有限公开。法务部调查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1938年经组织合并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法务部调查局特藏档案”包含大量有关青年党组织、人事、政策、党际关系等情事的调查报告。这些是当时法务部调查局通过秘密调查、监听监视等方式收集的情报,或者按照情报内容撰写的调查报告。
(10)《中国青年党总纲》,1924油印本,ZengQi Papers,Box3,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以下引用ZengQi Papers不再注明藏所。
(11)《创党的原因》,中国青年党广东省党部编《中国青年党史略及政纲》,内部发行,1948年,第2页。
(12)沈云龙主编《曾慕韩(琦)先生日记年谱》,中国青年党中央党部1983年版,第91页。
(13)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国家主义派青年党专辑》,法务部调查局特藏资料,馆藏号:530-03-02-107,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14)曾辉认为:“直到1926年5月,青年党仍未认识到暴力革命的重要性。”(《中国青年党研究(1923—1945)》,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14年,第167页)而据笔者所见,青年党第一份党章就在“国防政策”中明确制订了发展军队计划,1924年青年党已经在法国组织武训。笔者认为青年党在建党时已对暴力革命有所认知。
(15)沈云龙主编《曾慕韩(琦)先生日记年谱》,1923年11月30日,第73页。
(16)《中国青年党总纲》,ZengQi Papers,Box3。
(17)李璜:《学钝室回忆录》(增订本)上卷,香港明报月刊社1979年版,第163页。
(18)《周恩来同志谈个人与革命的历史——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话记录》(一九四六年九月),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第1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8页。
(19)李富春、刘伯庄:《向团中央的报告》(1924年3月22日),《党的文献》1991年第1期。
(20)曾琦:《神圣联合与统一前敌》手稿,ZengQi Papers,Box3。
(21)曾琦:《旅欧日记》,1924年4月28日,陈正茂、黄欣周、梅渐浓编《曾琦先生文集》下册,“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版,第1397页。
(22)曾琦:《旅欧日记》,1924年5月16日,《曾琦先生文集》,第1399页。
(23)李璜:《学钝室回忆录》(增订本)上卷,第167页。
(24)蔡和森:《蔡林彬写给毛泽东》(1920年8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选编《“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1页。
(25)恽代英:《读〈国家主义的教育〉》,《恽代英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97页。
(26)萧楚女:《讨论〈国家主义的教育〉的一封信》,《少年中国》第4卷第12期。
(27)曾琦:《旅欧日记》,1924年6月7日,《曾琦先生文集》下册,第1403页。
(28)曾琦:《旅欧日记》,1924年7月20日,《曾琦先生文集》下册,第1406页。
(29)曾琦:《中国青年党简史》手稿,ZengQi Papers,Box12。
(30)李璜:《学钝室回忆录》(增订本)上卷,第179页。
(31)曾琦:《曾琦小传》手稿,ZengQi Papers,Box2。
(32)李璜:《学钝室回忆录》(增订本)上卷,第182—183页。
(33)曾琦:《呜呼日人竟敢在华任意杀工人!!!》手稿,ZengQi Papers Box,13,又见《醒狮周报》1925年5月23日,第1版。
(34)沈云龙主编《曾慕韩(琦)先生年谱日记》,1924年12月1日,第109页。
(35)《醒狮周报》1925年8月1日,第6版,“广告”。
(36)李璜:《学钝室回忆录》(增订本)上卷,第189页。
(37)《中国青年党党史》,第67页。
(38)瞿秋白:《国民革命运动中之阶级分化》,《新青年》第3号,1926年3月25日。
(39)陈启天:《评圣约翰大学退学潮》,《醒狮周报》1925年6月13日,第2版。
(40)据《曾琦演讲众集》、《醒狮周报》1925年5—12月新闻及广告统计。
(41)沈云龙:《曾琦先生传》,中国青年党中央党部编印《中国青年党建党五十周年纪念特刊》,1973年,第70页。
(42)余家菊:《约翰大学退学事件感言》,《醒狮周报》1925年6月13日,第3版。
(43)老秋:《国家主义的现状》,《醒狮周报》1928年3月17日,第12版。
(44)统计数据资料来源:ZengQi Papers,Box8、Box13:《中国青年党史略及政纲》,第5页;陈启天:《中国国家主义运动的过去与将来》,《醒狮周报》第191期,第6版;《醒狮周报》1928年(日期不详),1925年5月30日、6月20日、6月27日、7月18日、7月25日、8月8日,均为第5版,梁实秋:《梁实秋怀人丛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126页。青年党国内外围组织有:上海的“商界青年同志社”“大夏青年团”“复旦青年团”“国家教育会”;北京的“国魂社”“救国团”“中国少年卫国团”“国家主义团体联合会”;广州的“狮声社”“独一社”“国家教育协进会”;四川的“惕社”“九九社”“自强社”“华声社”“光国社”“起舞社”;湖南的“固中学会”“少年中国自强协会”;江苏的“国光社”“新民学社”“自强团”;浙江的“浙江青年社”“爱国青年社”“保华青年团”;湖北的“国铎社”;安徽的“安庆青年社”;云南的“复社”;河南的“光华学会”;山西的“爱国青年同志会”等。青年党国外外围组织有:日本的“孤军社”“独立青年社”“华魂社”“江声社”;美国的“大神州社”;欧洲的“先声社”“工人救国团”“工人同志会”“国防同志会”等。
(45)《成立的经过》,《中国青年党史略及政纲》,第3页。
(46)吴小龙:《少年中国学会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15页。
(47)《余家菊(景陶)先生回忆录》,台北慧炬出版社1993年版,第233页。
(48)《国家主义青年团宣言主张及简约》,《醒狮周报》1925年10月10日,第5版。《中国青年党党史》,第27页。五卅运动期间,青年党外围组织除孤军社、大神州社外,其余都加入了国家主义青年团。
(49)曾琦:《中国青年党简史》,ZengQi Papers,Box3。
(50)《中国青年团章程》沪字第507号,1925年,ZengQi Papers,Box3。
(51)《中国青年党党史》,第66—67页。
(52)《国家主义派青年党专辑》,法务部调查局特藏资料,馆藏号:530-03-02-107,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53)『大正十四年支那暴動五三十事件』、27、4頁,1925年、戰前期外務省記錄,檔號:B08090319400,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
(54)《中国青年党抗战前的政治动态》,法务部调查局特藏资料,馆藏号:530-0302-092,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55)王雪超指出:“1926年7月,青年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系统的完善,青年党建立了由上到下的中央党部、省(特别市)党部、县(市)党部、区(乡)分党部等整套组织系统。”(《由合作到对抗:国民革命时期中共与青年党的关系演变》,《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4期)。王雪超此论未注明出处,笔者根据现有资料判断,青年党在1926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只初步建立起中央、省市、省市以下三级党部,没有区(乡)一级党部。1930年青年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调整组织系统并增设机构,初建四级党部:中央、省(特别市、海外)、县(特别市、海外)、区(特别市、海外)。组织系统基本完善是在1943年以后。根据上海市档案馆所藏《青年党上海市党部关于中国青年党各级执行委员会组织系统表(1943—1949年)》可见,青年党完善的组织系统分为五级:中央、省(特别市、海外)、县(特别市、海外)区(特别市、海外)、组会。
(56)《成立的经过》,《中国青年党史略及政纲》,第3页。
(57)《国家主义派青年党专辑》,法务部调查局特藏资料,馆藏号:530-03-02-107,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58)《中国青年党概况》,法务部调查局特藏资料,馆藏号:530-0302-094,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59)黄欣周:《常燕生先生的生平及思想》,《中国青年党建党五十周年纪念特刊》,第81页。
(60)《中国青年党概况》,法务部调查局特藏资料,馆藏号:530-03-02-093,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61)见左舜生、曾琦往来信件,手稿,ZengQi Papers,Box7。
(62)《国家主义派青年党专辑》,法务部调查局特藏资料,馆藏号:530-03-02-108,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63)《中国青年党概况》,法务部调查局特藏资料,馆藏号:530-03-02-093,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64)陈正茂编著《左舜生年谱》,台北“国史馆”1998年版,第71页。
(65)曾琦:《三年来政治运动报告》手稿,ZengQi Papers,Box2。
(66)陈正茂编著《左舜生年谱》,第66—67页。
(67)《国家主义派青年党专辑》,法务部调查局特藏资料,馆藏号:530-03-02-107,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68)《国家主义派青年党专辑》,法务部调查局特藏资料,馆藏号:530-03-02-107,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69)曾琦:《青年党反对共产党之理由及其斗争经过之事实》,ZengQi Papers,Box2。
(70)陈启天:《寄园回忆录》,台湾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39页。
(71)曾琦:《“反赤”救国之基本办法》,ZengQi Papers,Box1。
(72)曾琦:《青年党反对共产党之理由及其斗争经过之事实》,ZengQi Papers ,Box2。
(73)《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1925年1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11页。
(74)恽代英:《评醒狮派》,《恽代英文集》(下),第666页。
(75)见张允侯、殷叙彝等编《五四时期的社团》(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504—507页。
(76)楚女:《谁叫醒狮派人学李汉俊?》《中国青年》第86期,1925年8月1日。
(77)曾琦:《国家主义三讲》,ZengQi Papers ,Box1。
(78)曾琦:《神圣联合与一直对外》手稿,ZengQi Papers,Box13。
(79)《国家主义青年团宣言主张及简约》,《醒狮周报》1925年10月10日,第5版。
(80)「分割3」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8090329600、大正十四年支那暴動一件/五·三十事件/調書第一巻(5.3.2.155-1-4_001)(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K262.22;D231;D693.74
引用信息:
[1]袁哲.五卅运动对青年党发展及其党际关系的影响[J].史林,2025,No.216(03):24-32+217.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