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06, 01, 1-18+123
空间重组与孙中山崇拜——以民国时期中山公园为中心的考察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摘要:

民国时期全国各地曾出现中山公园建设运动,中山公园成为宣传孙中山崇拜的重要空间形式。中山公园不仅是娱乐休闲场所,而且是国家权力空间化与意识形态的载体,同时它作为民众活动空间又被再建构,特别是抗战时期它成为民族主义象征空间。中山公园是社会记忆生成的装置,它的空间性被化约为一种心灵的建构。国民党正是藉由中山公园空间建构大众关于孙中山的社会记忆。

Abstract:

THERE WAS A TREND TO BUILD YAT-SEN PARK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YAT-SEN PARK WAS NOT ONLY BUILT FOR ENTERTAINMENT BUT ALSO FOR THE CARRIER OF NATIONAL POWER AND IDEOLOGY. PARTICULARLY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IT WAS RECONSTRUCTED AS THE SYMBOLIC SPACE FOR PEOPLE'S NATIONALISTIC ACTIVITIES. KUOMINTANG MADE USE OF YAT-SEN PARK TO REFRESH PEOPLE'S MEMORY OF SUN YAT-SEN.

KeyWords:
参考文献

①参见李德英:《公园里的冲突——以近代成都城市公园为例》,《史林》2003年第1期;周子峰:《近代厦门市政建设运动及其影响(1920-1937)》,《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刘庭风:《民国园林特征》,《建筑师》2005年第1期;陈海忠:《游乐与党化:1921-1936年的汕头市中山公园》(硕士论文),汕头大学2004年。

②参见拙文《日常生活中的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冲突——以近代中国公园为中心的考察》,载《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①如河南省济源县政治视察报告将中山公园列入社会教育类。见《济源县政治视察报告》第2页,河南省政府秘书处编《河南政治视察》第1册,1935年版。

②《孙先生周年哀典》(11),上海《民国日报》1926年3月14日。

③《苏公团之两电》,《申报》1925年3月16日。

④《发起在沪建中山公园》,《申报》1925年3月17日。

⑤《主张建中山公园之继起》,《申报》1925年3月19日。

⑥《各团体联合会议》,《申报》1925年3月17日。

⑦刘作忠选编《挽孙中山先生联选》,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页。

⑧《北京市党部致各地同志函》,《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3月27日。

①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编《哀思录》第2册,卷2、吊唁函电,乙、唁电,第6页,上海1926年版。

②《香山县筹建中山公园》,上海《民国日报》1925年4月1日。

③《请款筑香山中山公园之省批》,《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4月25日。

④《申报》1927年3月13日。

⑤张传保等修、陈训正等纂《民国鄞县通志》工程志丁编·公用工程,见《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第18辑),上海书店1993年版,第117页。

⑥《观音山改为中山公园之省令》,《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4月1日。

⑦贵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贵阳市志·城市建设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6页。

⑧刘一峰(当年中山公园董事):《北京中山公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02辑,1986年3月版。

⑨《从劝业会场到中央公园》,政协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文史资料书画艺术委员会编《天津河北文史》第10辑(《天津河北史迹》专辑),1998年7月版;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旅游志》第1编,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30页。

⑩乐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乐昌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8页;程庆麟:《方本仁与方公园》,政协萍乡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萍乡文史资料》第12辑,1990年12月。

王子观:《宜都卢园——中山公园》,政协武汉市汉阳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枝城市文史资料》第3辑,1989年12月。

①崔高维校点:《周礼·仪礼》,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85页。

②朱劲生:《汝城“中山公园”纪实》,政协湖南省汝城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汝城文史资料》第1辑,1985年12月。

③赵远光:《四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汝城县街道图》,《汝城文史资选辑》第1辑。

①江兆荣、刘林:《旧中山公园忆述》,政协清远市文史委员会编《清远文史资料》1987年第6期;吴斯俊:《钦州市发现一座孙中山先生纪念碑》,政协钦州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钦州文史》第2辑(孙中山与钦州专辑),1996年6月。

②舒华:《三水旧县城图浅说》,政协广东省三水县文史委员会编《三水文史》第18、19期合刊,1989年10月。

③潘光旦:《旅行记》,见潘乃穆、潘乃和编《潘光旦文集》第1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辛宁《中山公园》,见政协广东省新新兴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新兴文史资料》第17辑,名胜古迹、文物景点专辑,1997年版。

④王琦:《记〈城厢街道示意图〉》,政协湖北省蒲圻县委员会文史研究委员会编《蒲圻文史》第2辑,1986年11月;龙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龙岩市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115页;紫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紫金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79页;韦应淞:《中山公园序》,政协广西省龙州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龙州文史资料》第12辑,1993年6月;罗来安《中山公园简介》,政协贵州省清镇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清镇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1991年12月;宁夏史料丛刊《民国固原县志》卷2,地理志,形胜,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重印本,第152页。

⑤三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三台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68页。

⑥《建筑松口中山公园记略》碑文(1933年),转引自杨汾:《松口中山公园与孙中山雕像》,政协广东省梅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梅县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7月;刘欣:《新二十四师兴建的中山公园》,《新田文史资料》第1辑;王文伟口述、张俊整理《中山公园筹建始末》,政协湖北省沙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沙市文史资料》第5辑,1989年6月;张全琛供稿、范朝茂整理《马关中山公园今昔》,政协云南省马关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马关县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989年10月。

⑦该表省份划分依据民国时期行政区划进行统计,参见郑宝恒:《民国时期政区沿革》,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张志强等编《中国地名演变手册》(1912年以来省市县新老地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此表资料来源于民国时期各市县方志、旅游指南、当代新方志及各地文史资料等。因资料过多,来源索引就此省略。

①浙江宁海爱国主义教育网:HTTP://WWW.5461.GOV.CN/AIG/GYFQ/36.HTM。

②察哈尔张家口中山公园内因设有高级官员子女的幼稚园,对外开放不便,该公园名存实亡,杨雪文:《谈谈张家口的公园史》,政协河北省张家口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张家口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2月。

③湖南省档案馆藏,卷宗号80-1-1207,《省建设厅耒阳县中山公园建设设计图件(1941——1946年)》,又见耒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耒阳市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版,第426页。

④《秘书处报告济南市市长闻承烈呈据市财政局长转据中山公园管理呈园内各处房屋围墙坍塌漏甚多请拨款修理转呈核示应如何办理请公决案》,见《山东省政府委员会政务会议决案续编·民政》(1931——1932年)第561页,1932年版。

⑤王淛甫:《中山公园史话》,见政协宁波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宁波文史资料》第8辑,1990年2月。

①周峰:《民国时期杭州》,杭州历史丛编之6,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15页。

②《中山公园》,《宁波胜迹》。

③“奉安纪念碑”是指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的奉安大典而建立的纪念碑。《汉口市政概况》(1930年),湖北水水灾善后委员会编《工赈专刊》(1933年8月),转引自胡昌明:《汉口中山公园曾经有“中山”》,政协武汉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武汉文史资料》2002年第4期。

④王加本:《西湖旧影》,《老照片》第9辑,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版。

①徐葆桢:《大埔三河“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的建筑经过》,见政协广东省大埔县委员会《大埔文史》编辑委员会《大埔文史》第6辑,1987年11月版。

②江兆荣、刘林:《旧中山公园忆述》,《清远文史资料》1987年第6期。

③曙风:《国人应建祠堂庙宇之热诚来建国父会堂》,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3月31日。

①转引自戈温德林·莱特等:《权力空间化》,载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第30页。

②“汕头中山公园应建孙总理纪念堂一座,为求美善起见,特定奖金征求图案,计第一名奖毫洋七百元,第二名奖毫洋五百元,第三名奖毫洋三百元”,见《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1月11日。

③钟浩:《汕头中山公园建设史略》,政协汕头市学习文史委员会编《汕头文史》第11辑(《潮汕文化丛拾》),1992年3月。

④王文伟口述、张俊整理:《中山公园筹建始末》,《沙市文史资料》第5辑,1989年6月。

⑤岳山:《三江中山公园简忆》,见政协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连南文史资料》第3辑,1986年12月版。

⑥陈士培:《诏安中山公园始建概貌》,政协诏安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诏安文史资料》第11辑,1991年10月。

⑦南方网,阳江江城区中山公园:HTTP://SOUTHCN.COM.CN/NFSQ/NETLGD/GDXLY/200402040745.HTM。

⑧张剑雄、荒芜:《春湾中山公园今昔》,政协广东省阳春县文史组编《阳春文史资料》第16辑,1992年10月。

⑨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省志·城乡建设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第91页。

⑩李任仁口述、李微记述整理《孙中山先生莅桂和桂林中山纪念塔的建成》,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西文史资料》第18辑,1983年8月。

吴雅纯:《厦门大观》,新绿书店1947年版,第184-185页。

①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第427、183页。

②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汀县志》,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421页;乳源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乳源瑶族自治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53页。

③徐先成:《兴山中山公园》,政协湖北兴山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高阳春秋》(《兴山文史资料》第5辑),1990年10月。

④苏时松:《青少年宫现址的历史沿革》,政协湖南省长沙市北区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长沙市北区文史资料》第3辑,1987年。

⑤史克勤述、夏重九整理《东山·诏安抗日御寇》,《漳州文史资料》第18期,1993年。

⑥衢州市志编纂委员会编《衢州市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2页;宜宾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宜宾县志》,巴蜀书社1991年版,第15页;范席汉口述《苟中一在新宁二三事》,见《新宁县文史资料》第7辑,1995年第6号。

⑦刘欣:《新二十四师兴建的中山公园》,《新田文史资料》第1辑。

⑧马光佐、吴普荪记录整理《林光同志回忆录》,政协广东惠来县文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惠来文史》第5辑,1994年12月。

⑨《江声报》1937年8月30日。

⑩吕绍槐:《抗日战争时期淳安中学大事记》,政协浙江省淳安县文史资料组编《淳安文史资料》第3辑,1987年10月。

①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②张纯贵:《贺绿汀事略》,政协湖南省邵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邵阳文史》第17辑,1992年7月。

③章本汶:《贺城旧事》,《淳安文史资料》第7辑,1991年12月。

④江西省清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清江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78页。

⑤四川省南部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南部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90页。

⑥杨月生:《古今职官政绩述略》,政协四川省乐至县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乐至文史资料》第17辑,1998年1月;何学川:《人民抗战惩佞贼中山像前跪汉奸》,政协四川省邛崃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邛崃文史资料》第1辑,1987年10月。

⑦山西省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旅游志》第一编,中华书局2000版,第130页。

⑧洪卜仁、方红菱:《抗战时期厦门大事记》,政协福建省厦门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厦门文史资料》第12辑,纪念抗日战争爆发50周年专辑,1987年7月。

⑨刘一峰(当年中山公园董事):《北京中山公园》,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02辑,1986年3月版,第124页。

⑩区瑞芝:《佛山沦陷散记及民间顺口溜》,政协广东省佛山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组编《佛山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1986年6月。

①济南园林管理局网:HTTP://WWW.JNSYLJ.GOV.CN/GYJQ/ZSH.HTM。

②《常德地区志·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常德地区志·建设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第88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卷宗号13-4581,《尊崇国父致敬办法及庆祝纪念文件》;卷宗号2010-3224,(汪伪)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植树节举行造林运动》(1941年)。

④上海市长宁区志编纂委员会《长宁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64页。

⑤钟浩:《汕头中山公园建设史略》,《汕头文史》第11辑(《潮汕文化丛拾》);周方齐供稿、永仁县政协整理:《永仁中山公园》,政协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员会教文卫体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87年12月;刘育孝:《门墙桃李自成溪》,政协湖南省新田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新田文史》第3辑,1994年4月;方浩然:《抗战胜利时淳安见闻》,《淳安文史资料》第7辑。

⑥沙钟群、薛应龙:《江阴三民主义青年团概况》,政协江苏省江阴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江阴文史资料》第6辑,1985年8月。

⑦徐怨宇著、萧志华整理《参加武汉受降始末》,见《武汉文史资料》1995年第4期(总第62辑),1995年12月版。

⑧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沈阳市志》第2卷《城市建设》,沈阳出版社1998年版,第194页;李野光:《历经沧桑的胜利公园》,政协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委员会文史办公室编《文史资料》第3辑,1986年;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苏州市志》第1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5页。

⑨高育仁等修《重修台湾省通志》卷2·土地志·胜迹篇,台湾文献委员会1996年版,第145、227、265页;朱天顺主编《台湾省》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台湾省》,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472页。

⑩参见SOJA,EDWARDW.,THIRDSPACE:JOURNEYSTOLOSANGELESANDOTHERREALANDIMAGINEDPLACES.OXFORD:BLACKWELL,1996.

①陈铭枢修、曾蹇纂《海南岛志》,上海神州国光社铅印本1933年版,第478页。

②吴炳焱:《新汉口竹枝词十二首》,见《武汉竹枝词》,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5页。

③浙江省鄞县地方志编委会编《鄞县志》下,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610页。

④天津市农林局编《天津市农林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7页;江苏省档案馆藏,卷宗号5-30-052,《造林运动与典礼仪式第一次、第二次筹备会记录》(1930年3月5日),载《金坛县政公报》,第19、20期合刊,1930年3月24日。

⑤《汉市各界筹备庆祝总理诞辰》,《中央日报》1930年11月3日。

⑥如我:《三·三事变》,见广东省阳江县文史资料编辑部编《阳江文史资料》第2期,1984年6月。

⑦易新生:《孙锦章及其后辈》,《武汉文史资料》2002年第10期。

⑧窦燕客(对联应征者):《国民革命军北伐到宿迁》,见政协江苏省宿迁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宿迁文史资料》第7辑,1986年版。

⑨钟雯:《“中山公园”全国40个》,《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4月29日,但该文称包括台湾在内中国共有40余座中山公园,这一数字值得商榷;黄建华:《北京中山公园成首选》,《北京青年报》2002年2月10日。

①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关于妥将山东路改称中山路第一公园改称中山公园的公函》,青岛市档案馆,卷宗号B0038-00478、1029年5月22日

②《臧克家散文》第1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4页。

③卢晓蓉(卢作孚孙女):《青岛寻梦——追寻祖父当年的踪迹》,《青岛晚报》2003年5月18日。

④云南省马关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马关县志》,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471页。类似的情形还有1928年冯玉祥将开封万寿宫道观开辟为中山公园,河南省博爱县将月山寺改建为中山公园,但都没有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构,因此,未见民众回忆资料。刘天军《龙亭门前话石狮》,载《中州古今》1994年第2期;博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博爱县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年版,第567页。

⑤刘一峰:《北京中山公园》,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02辑。

⑥《命令》第11页,《成都市政公报》第43期,1932年4月31日;又见《市政府整顿各公园》,《新新新闻》1932年4月28日。转引自李德英:《公园里的冲突——以近代成都城市公园为例》,载《史林》2003年第1期。

⑥《建筑松口中山公园记略》碑文(1933年),转引自杨汾:《松口中山公园与孙中山雕像》,《梅县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7月版。

①《建筑松口中山公园记略》碑文(1933年),转引自杨汾:《松口中山公园与孙中山雕像》,《梅县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7月版。

②《钧喻抄发江西省政府呈复关于湖口石钟山昭忠祠改建黄蔡宋三公祠一案已改为中山公园应即附祀黄蔡宋三先生以免争执等》(1928年10月8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卷宗号1-1311,《关于举行纪念周暨各种集会事项》。

③苏青:《歧途佳人·我的家庭》,《苏青小说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29-30页。

④张连深:《漫话龙岩体育场》,《龙岩文史资料》第24辑;柯逢春:《鹅塘老人回忆录》,政协温州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温州文史资料》第7辑,1991年12月。

①广东省兴宁县档案馆藏资料,转引自一曲:《筹建“新中山公园”始末》,政协广东省兴宁县文史委员会编《兴宁文史》第9辑,1987年12月。

②杨遇春:《树立中山纪念亭的纠纷》,政协江苏省松江县委员会文史组《松江文史资料》第9辑,1987年11月版。

③《汉口中山公园内之蒋委员长铜像》,见《中央日报》1936年7月24日。

④奉化县政府纂修《民国奉化新志》,卷11,教育,1939年铅印本;邱世荣:《赣州公园的今昔》,政协江西省赣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赣州文史资料》第3辑,1987年5月;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县志》综合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30页;田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田阳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26页;明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明溪县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第503页;武夷山市市志编委会编《武夷山市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第31页;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汀县志》,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421页。

⑤广东海康、浙江龙泉中山公园40年代荒废,广西防城中山公园民国后期则被驻军占据。见莫濂:《海康县中山公园》,广东省雷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雷州文史》第1期,1994年10月;见龙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龙泉县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390页;编委会编《防城县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436页。

⑥福柯、保罗·雷比诺:《空间、知识、权力——福柯访谈录》,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4页。

①参见[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译:《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

②重庆中央公园内有孙中山铜像和中山亭,见陆思红编《新重庆》,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102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K262

引用信息:

[1]陈蕴茜.空间重组与孙中山崇拜——以民国时期中山公园为中心的考察[J].史林,2006(01):1-18+123.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